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,是由于之前的沟通出现了问题,我们可以复盘一下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。
?
我们可以从萨提亚关于沟通模式来进行分析。
?
萨提亚认为,在沟通中,需要考虑到三个因素:
?
自我:指的是我是否接触到自己的感受与需求,并愿意表达并行动。
他人:指的是我是否能感受到别人的需求与感受,并愿意积极倾听与探询。
情境:指的是我是否注意到双方沟通时所处的环境与客观条件,并愿意用对等协商的态度处理彼此的问题。
?
根据沟通中对三个因素考虑的程度不同,沟通模式可以分为五种:讨好型、指责型、超理智型、打岔型、一致型。其中前四种沟通模式都是有缺陷的沟通模式,一致性的沟通模式是良好的沟通模式。一致性沟通模式是一种充分考虑了自我、他人、情境下的一种沟通模式,是一种既考虑自己、又关心他人(站在他人的角度),同时在充分意识到当前情境的角度上,对问题做出反应
?
由于提供的信息不多,不知道你们日常的沟通属于那种沟通模式,因此,我们仅就此次事件来分析一下你们沟通中的问题。
?
从你的描述中,可以看到,你们夫妻俩人在此次的沟通中,都只是考虑到自己的需求,而没有考到他人和情境,属于指责型的沟通方式。
?
具体来讲:
妻子:只考虑到了孩子的独自在家,需要安全,自己不能离开他,不管去接不接,都应该和孩子在一起。没有考虑到丈夫在目前肺炎肆虐的这种特殊情况下,忍受着极大的心理、身体压力,需要家人的安慰、照顾。
丈夫:只考虑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家人的接纳、照顾,孩子的安全,没有考虑到晚上妻子对孩子安全的极度担忧,不愿离开孩子的心情。
?
当两个人都按照指责型的沟通模式进行沟通的时候,其结果是一定会互相指责,都埋怨对方没有看到自己的需求,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?
如果按照一致性沟通的模式:
妻子:考虑到孩子独自在家,需要安全,同时考虑到丈夫目前这种情况下,需要安慰、照顾。
丈夫:既考虑到希望自己得到家人的安慰、照顾又考虑到晚上妻子对孩子安全的担忧。
如果双方都这样想问题的话,或者仅仅是一方按照一致性沟通模式来交流的话,最后商量的结果恐怕会是既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,又能去接丈夫,照顾到丈夫的感受。比如,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或者其他熟悉的人,然后自己去接丈夫。你看,如果能够这样沟通,其实后边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发生。。
?
回到问题上来,当事情发生之后(丈夫打了妻子),我们希望我们的关系得到改善,该怎么沟通呢?
?
我们仍然用一致性沟通的模式来思考如何进行沟通。
?
妻子的需求:自己被丈夫打,痛苦、委屈,甚至有心理阴影。
丈夫的需求:由于工作引起的身体、心理上的重负,需要安慰、照顾以及由于打人之后引起的内疚、痛苦。
情境:丈夫是医生,在一线工作,压力很大,是一个特殊的时间。
?
妻子在沟通时:
告诉丈夫自己被打,真的是很痛苦,心疼,自己绝不希望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。
也告诉丈夫,自己没考虑到特殊情况下丈夫的压力,需要家人的安慰和照顾,自己以后,特别是在这段特殊工作时间尽量照顾好他,希望他能身体好好的,共同度过这段困难的时间。
?
以上,是基于夫妻之间原来并没有多大问题,只是由于特殊情况造成的冲突如何化解和沟通,如果之前本来已经积累了很多问题,可能需要做的工作会更多,但大体的沟通模式没有什么变化。
?
?
楼主:你好,你的分析很好,我明白了个中的缘由。先生比较急躁,说话总很冲,让人无法冷静下去思考解决办法,他就一直打电话催促和骂。对于妻子来说,明白他已经无法给予一丝的机会,他那边的局面只能我去接他。我回顾孩子这边,已经夜里1点,在这种疫情情况和时间段,没有任何邻居可以帮助,也思考过希望找到人看管就可以解决问题,但是同样是一个无办法解决的困境。那在这种前后进退两难的境地,我实在不知道可以如何解决。至于先生对于动手毫无悔意,只认为我就是绝情而该打,他内心没有认识到错误,也没有希望获得我的原谅。我陷入压抑之中,认为打了意味着不爱,才可以忍心下手,我冷静沟通过后,他也勉强道歉了动手不对,但他并没有希望我原谅,他认为的依然没有改变。发现自己的情绪开始无法理智,会只希望躲起来,不见任何人,我渴望解决却不懂面对。 举报
–晓强–:你已经有了行动,很为你高兴。你提到了,晚上1点这个具体情境,确实让人很两难。你提到,先生急躁 ,总是很冲,是不是以前一直如此?另外,你和先生相处13年,从你的描述来看,这次是第一次动手是吗?很多时候,我们沟通一次两次,可能并不会马上达到我们的效果,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让双方的情绪平复之后,才能逐步更加理性的面对,给自己和他更多一点时间,坚持一致性沟通,相信会你们会好的。 举报